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,都几岁了啊。”

  “你再不听话,就不要你了!”

  “只要你听话,咱周末就去买那个变形金刚。”

  这些关于“听话”的句子,几乎是很多家长们的标配,可正是这些尽善尽美、亘古不变的道理,毁了太多孩子。

孩子真的是经常不听父母的话吗?

  1、根本不是孩子不听话

  电影《小孩不笨2》中有一段孩子的扎心独白,让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:

  大人经常以为,和我们说很多话,就是沟通了,其实,他们都是自己讲,自己爽。

  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,然后耳朵一边进,一边出……

 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,他们不管。

  影片中的两个男孩,在妈妈眼里都是不听话的小孩。每天她唠叨着让孩子去洗澡,去写作业……对孩子非吼即骂,孩子做对了,挨骂,做错了,也挨骂。

  大人说了那么多话,为什么不明白话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?

  孩子一语道破天机。

  原来,根本不是我们说的话不重要,也不是孩子故意不听,而是因为我们说了太多,却没有给他们吸收的机会。

 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「超限效应」,父母的嘴巴就像「高压舱」,一开舱门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
  在这种灼热的语言高压下,孩子早已经养成了习惯性躲避。

  根本不是孩子不听话,而是他们已经“淹死”在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和趾高气扬的指令中了。

  2、听话≠盲目听话

  我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叫豆姐,今年4岁半。

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与她的小故事:

  公司楼下最近新开了一家奶茶店,同事们都去尝过据说味道不错。

  于是,那天下班我也去买了一杯,准备带回去给豆姐尝尝。

  到家后,把奶茶给豆姐,她很开心,奖我一枚大大的香吻!

  然后,我们准备开饭,因为豆姐在幼儿园已经吃过饭了,所以,我们吃饭的时候,她在享用奶茶。用餐过半,豆姐已经喝掉大半杯了,估计是喝的差不多了,开始玩……

  我说:“豆姐,奶茶是喝的,不是玩的,听话好好喝。”

  但她没听,嘴里嘟念着:“我要把这个小豆豆(奶茶中的珍珠)挤出来。”

  话音未落,一股奶茶从吸管里“蹿”出来,弄的桌子上,菜盘里都是奶茶,我生气地说:“告诉你什么来着,能不能听话啊。”她有点抱歉地看着我……我就赶紧拿纸把洒的奶茶擦掉,连同桌子上被弄湿的一张纸统统丢进垃圾桶。此时,她好像“发飙”了,有些气呼呼地看着我,眼神还有一丝害怕。“你凶什么凶,你不听话把奶茶弄的到处都是,还有理了?”她不说话,反倒是绕着桌子走到垃圾桶旁,准备去垃圾桶里拿东西,“你要干嘛?垃圾桶里都是脏东西,掏什么掏。”于是,她愣愣地站在垃圾桶旁边,我也没再管,继续吃饭……我偷偷地看她,发现豆姐哭了,心里一下软了,内心后悔的直想捶自己两拳,放下筷子,走过去,牵起她的手,我们俩去了另一件屋子。

  跟她说了对不起,然后把她抱在怀里。此刻,豆姐不再默默流泪,而是哇的一下哭了出来。

  狠狠的抱紧我,说:“妈妈,你扔的那张纸是我今天跟牛爷爷(一个学书法节目里的老师)学的字,想给你看看的,结果你给扔垃圾桶了。”

  我听完,我知道是我伤害了她,眼泪也止不住了……

  4岁半的孩子努力的在学写字,好不容易写的,被妈妈粗鲁的扔了,明明是我错在先,还在理直气壮的喊孩子听话。

  如果,当时我没有盲目的喊叫让孩子听话~

  如果,当时我能好好跟孩子说,问问她怎么了~

  可能就不会伤害到她。

  3、听话教育坑了孩子

  现在“乖,听话”,是家长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。

  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“乖”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是否优秀。

  孩子从小听不听话,一直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。

  小孩也知道,自己听话爸妈会更喜欢自己,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,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。

  但有心理学家说,太听话的孩子,有三点不好的表现:

  1、“乖”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讨好别人,违背自己的真实需求。

  2、“乖”也许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。

  3、越“乖”的孩子,独立能力越差。

  可见,一味地让孩子从小就做乖孩子,实际上是坑了孩子。

  优秀的父母,不会奉行“听话式教育”,而是试着理解,试着放手,试着平等相待,让孩子自由去尝试任何事情,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,用尊重、坦诚、爱和孩子相处。

  学会了给予孩子信任,孩子也一定会不负众望。

  为人父母,都是第一次,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。

深圳心理咨询

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: 0755-83660606

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03号爱地大厦2楼

深圳市优眠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HTML网站地图 XML网站地图